为什么判断器的判断不增加一个“前几位等于”的选项啊

360截图20250317125750442
我看到有为空不为空还有包含,这些其实都比较依赖检索效果和大模型的理解力,如果有一个“前几位等于”或者前几位包含,比如用户输入的前几位是“帮我翻译成中文”,或者“翻译成中文”,然后通过判断,后面跟个大模型,定制一个提示词,这样不就很方便了吗? 不光能够节省一次运算的算力,还能定制多种功能放一块,多方便。

举例子:
我弄出来一个“简历助手”的AI对话,提示词是“根据用户输入内容,作为用户简历,以资深行业专家的身份对用户输入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……”,这个时候只需要在上层判断器增加一个“开始-用户问题”–“ “前4个字符等于”–“简历评价”,这个AI对话直接被启用,然后输出,这样岂不是很方便? 不光可以在一个应用里面弄出来比较多的选择,还会避免AI识别不到位造成误判。

“前几位等于几”跟“包含”有很大区别么?用“包含”的实用性不是更好?因为不知道用户是否会以“翻译成中文”开头,也有可能写在最后面或中间。

区别还是很大的,如果能够通过前几个字来进行设置,那么判断器就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,否则只能通过全文来进行分析,如果后端的大模型性能比较差,就会出现答非所谓或者引用错误的问题,而通过人工设置前几位,然后跳到不同的功能,在欢迎词上面加上介绍或链接,可以更精准地让功能得到使用。

判断器不会用到大模型。
如果这种方式对你的场景比较友好,可以在Github上面提交需求。